智能制造转型路上,这五点必须注意!
作者头像
  • 大数据文摘
  • 2018-07-28 10:13:28 2

当前,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我们已逐步掌握了诸如计算机芯片计算速度和网络传输速度等基础技术,但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过程中,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数字化”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工业软件与自动化结合、工业通讯、工业安全和工业服务等方面的难题。

智能制造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由于智能制造的需求多样化和碎片化特点,针对不同企业的解决方案需要量身定制,以促进产业升级。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各种扶持计划,但这些措施往往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协同效应,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行业规划和标准研究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补充。

目前,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智能制造依赖于多种高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如自动化、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然而,大型技术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成本高昂,而中小型供应商又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难以负担。此外,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无法找到合适的外部技术支持,只能依靠自身的技术积累来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这显然难度较大。

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门槛较高,单一企业难以独自攻克难关。工业级产品对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有很高的要求,整体研发周期较长。目前,我国大部分智能制造技术集中在少数科研机构手中,但这些机构往往较为独立,缺乏合作,导致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此外,我国许多企业倾向于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忽视了专业化分工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产业链的有序建设和细化。

智能制造虽然被视为解决用工荒和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但其推广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昂的前期投入和技术学习成本使得许多企业对智能化基础设施的投资意愿不高。此外,智能制造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其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实际上,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许多企业生产的机器人由于价格昂贵且实用性差,导致市场接受度较低。

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尽管机器人产业被视为智能制造的核心领域之一,但目前低端化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显现。为了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企业需要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来操作和维护智能设备。然而,当前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企业在招聘合适员工时面临困难。

总之,智能制造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和进步。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大数据文摘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转型路上必须注意智能制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