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分析及政策汇编
作者头像
  • 芯华集成电路人才基地
  • 2019-08-15 14:26:47 0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机器人换人”的浪潮下,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2017年中国机器人销量达到了13.8万台,增长率达到58%。预计2018年的产销量将继续增加。此外,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为147,682套,同比增长4.6%。

机器人产业链

国内机器人产销量的增长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出了一张全面的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供读者参考。当前,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功能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及控制系统。这些组件通过集成系统形成了下游的应用领域,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市场预测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2.8亿美元,2012年至2017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8%。自201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创新型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得益于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中国机器人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预计到2022年,中国机器人及相关服务的消费额将达到770亿美元,2018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6.3%。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的地位,预计到2022年将占据全球总量的38%以上。该预测数据涵盖中国全部20个行业类别和60多种主要应用场景。其中包括机器人本体及相关硬件、软件、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的总支出。预计到2022年,制造业将占据机器人市场中的最大份额,比例为53%;其次是资源业,占比为11%;第三是消费品行业,占比为7%;医疗保健和零售业分别占6%和4%。

机器人产业园

总体来看,中国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呈现出“全面开花、区域集中”的特点。全国各地的主要省份(直辖市)大部分都建立了机器人产业园,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成为机器人产业园的主要聚集地。

京津冀地区的机器人产业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涵盖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等。天津支持工业机器人、警用机器人、安防机器人、矿山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用微创机器人等的研发和产业化。河北则以焊接机器人、矿用抢险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特色机器人为主。

政策支持

为了加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加快产业的进步,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国家性政策

地方性政策

安徽

  1. 关于深入推进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2. 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的通知
  3. 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4. 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的通知
  5. 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6. 关于印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7. 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意见
  8. 关于印发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的通知
  9. 关于印发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10. 关于印发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7年)的通知
  11. 关于印发全省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的通知

北京

  1. 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中关村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2. 关于促进北京市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
  3. 关于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的通知
  4. 关于印发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的通知
  5.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

贵州

  1. 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
  2. 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
  3.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运用的实施意见
  4. 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
  5. 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芯华集成电路人才基地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市场分析中国汇编机器人政策2019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