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加传统工业机器人,这家国内机器人公司发布双产品新线|中国工博会
作者头像
  • 洛客研发供应链
  • 2019-09-18 10:46:51 3

9月18日,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商艾利特(ELITE)在上海工博会现场发布了两款新产品,标志着该公司在协作机器人和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双线拓展。这两款产品分别是全新大负载协作机器人EC612和工业机器人EI67。

艾利特表示,这一举措意味着公司朝着“工业+协作共融”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次发布的六关节协作机器人EC612是一款轻量化、小型化、适合人机协作的机器人。它适用于汽车、金属加工、注塑和3C等多个行业,能够执行拆卸、拧紧、上下料、物料检测、物品取放、堆垛、拆垛、打磨和抛光等任务。EC612的最大负载为12公斤,工作范围为1.3米。其自重仅31公斤,占地面积仅为200毫米;工具端最大速度可达3.2米/秒,重复定位精度为±0.03毫米,每个关节运动范围达到±170度。

据艾利特介绍,这款机器人具备轻松编程、快速安装和设置、灵活重新部署、人机协作和安全等特点,且机械臂具有反向驱动功能,可通过牵引机械臂直接编程示教。此外,通过设置安全参数并通过安全评估,该机器人可以在不增加安全围栏的情况下实现人机协作。

在发布会上,艾利特CEO曹宇男指出,自动化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大多数厂商面临的问题相似:成本高昂、产品需求多样化,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不断迭代的产品对生产工艺的通用性、精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非标准产品和复杂工艺是人工难以胜任的。在这种背景下,制造方式必然需要更高的灵活性。

艾利特机器人公司CTO孙恺认为,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所需的不再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很多应用场景中,人机协作比单纯的人工制造或单一设备的大规模生产更加高效。以协作机器人为代表的轻量化生产工具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还改变了生产关系——使机器人能够与工人并肩协同工作。

自2015年以来,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进入了缓慢发展阶段。根据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的数据,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超过50%,远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速度。

孙恺表示,未来艾利特将致力于全系列机器人的产品升级和协作化控制平台建设,并完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规划,提升用户体验并推动典型场景的应用。

孙恺强调,没有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协作机器人只能算是轻型机械臂,其最大的优势仅体现在“轻”字上。因此,艾利特在设计协作机器人时同步开展了AI及相关技术的研发。

此次发布的另一款六关节工业机器人EI67,最大负载为7公斤,拥有700毫米和900毫米两种臂展长度,可任意角度安装;重复定位精度为±0.02毫米,自重约为33公斤。该机器人具备体积紧凑、重量轻、应用范围广、防护等级高、易于集成等特点。

艾利特表示,EI67工业机器人结合生产线可以组成单机或多机自动化系统,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完成搬运、组装、分拣、拆卸和喷涂等多种生产任务。

艾利特成立于2016年9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及博士后联合创立。艾利特的技术研发中心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核心地带,拥有约50名研发人员,核心团队具有16年以上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行业研发经验。

艾利特在苏州工业园区设有近万平方米的研发生产基地,于2018年4月投入运营,年生产能力达5000台。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洛客研发供应链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机器人工博会新线中国协作这家传统工业国内发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