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如何更柔性?
作者头像
  • 李彦霖
  • 2019-11-15 12:45:27 3

协作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

协作机器人是指能在协作区域与人类直接互动的机器人。这类机器人对中小型企业(SMEs)尤为重要,而它们的兴起也与SMEs的发展紧密相关。

协作机器人的起源

Esben Østergaard、Kasper Stoy 和 Kristian Kassow 在南丹麦大学工作期间创办了 Universal Robots。当时,Esben Østergaard 还是南丹麦大学的助理教授。他们发现 SMEs 对机器人的新需求,并于2009年推出了首款协作机器人 UR5。在此之前,大多数协作机器人都是由传统机器人改造而成的,而 UR5 是首个从设计之初就针对协作机器人需求开发的产品。

2008年,著名的机器人专家 Rodney Brooks 创办了 Rethink Robotics,旨在帮助美国本土的 SMEs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离岸外包。Rethink Robotics 最初推出的双臂机器人 Baxter 并未取得成功,但后来推出的单臂机器人 Sawyer 市场表现尚待观察。

Universal Robots 和 Rethink Robotics 的成功,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协作机器人公司,使得协作机器人的概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协作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的区别

协作机器人属于工业机器人,但与传统六轴机器人相比,在应用上有所不同。“传统六轴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和3C行业,这些行业通常由大型代工企业运营,生产线成熟且稳定,换产频率高。因此,工程师编写好的程序可以直接投入使用,这种高效的应用必须使用六轴机器人,”珞石科技的王皓先生解释道,“然而,许多小型企业如集成商在生产线上频繁换产,需要更灵活的操作。此外,传统机器人需要使用安全围栏,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协作机器人则需要与人类共同作业,必须解决安全性问题。”

总结而言,传统工业机器人是单一品种、批量生产的解决方案,而协作机器人则是定制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工具。协作机器人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易用、安全、低成本。它们支持图形化编程和拖动示教,从而降低系统集成、编程和维护成本;安全设计降低了硬件防护投入,减少了占地面积和安全投入。

市场上主要的协作机器人类型

第一代:基于传统机器人的改造

这类协作机器人基于现有的机型,负载和臂展选择范围广,探测设备种类多。但由于自身重量大,导致速度较慢,且精度和安全性存在一定缺陷。设计思路与协作理念不符,改造成本高。

第二代:平衡成本与功能

这类机器人如 Universal Robots,特点是轻量化、低电压、负载小,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传统机器人变种。结构简单,对控制和规划要求较低,适用于普通的物料搬运、定位和机床上下料。但在价格、易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方面仍存在问题。

第三代:进化型协作机器人

代表企业如 ABB,拥有精确的机械臂动力学模型和传动模型,以及振动补偿。它们通过大幅降低自重和负载来减少摩擦力和惯性对拖动、碰撞和力控的影响。但线缆设计较为复杂,无法承受大负载,实际应用还需进一步改进。

第四代:基于 SEA 的柔性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基于串弹性执行器(SEA),是目前成本和功能平衡性较好的下一代协作机器人技术。每个关节配备柔性传感器,将传统的地位控制改为直接力控,实现高动态力控和高灵敏度的拖动示教及碰撞检测。

新一代柔性协作机器人 xMate

珞石科技通过对各种协作机器人的研究,发现传统工业机器人无法解决许多复杂的力控任务,例如精密装配和打磨。因此,他们不断改进产品,推出了新一代柔性协作机器人 xMate,具有以下特点:极致安全、一触即停;极致灵敏,接近人手;精准触控。七轴设计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每个关节都配备了力传感器,支持直接力控框架。七轴设计还允许机器人在不同姿态下进行灵活操作,便于规划。此外,紧凑的设计去除了控制柜,采用低压测试,使得机器人更加紧凑,重量减轻了40%。

王皓先生表示:“我们在力控柔性协作机器人上的应用,可以定义一个新的市场,希望通过同行的合作,找到更好的产品,降低部署成本,减少维护需求,为整个行业做出贡献。”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李彦霖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柔性机器人协作如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