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綦斌:10例机器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报道
作者头像
  • 2020-03-12 15:36:58 3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与机器人手术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其特点是发病迅速、病情严重、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逐渐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微创性和精准度,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手术机器人的优势

手术机器人在手术过程中表现出显著优势,尤其是在准确性和微创性方面。机器人手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定位,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质量。这种技术趋势正推动神经外科向着更加安全、微创和精准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微创方面,手术机器人取得了传统方法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

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

  • 开颅手术:虽然血肿清除彻底,但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出血量多,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 软硬通道微创钻孔手术: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准确控制穿刺方向和深度,容易造成血管损伤和血肿清除率低的问题。
  • 平面定向微创钻孔手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操作复杂,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
  • 内窥镜下血肿清除:借助内窥镜的照明和摄像功能,可以清晰地显示术野,有助于彻底清除血肿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情况。

治疗方式的转变

随着技术的进步,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从保守治疗到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再到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机器人微创引流术,治疗方向始终围绕着安全、微创和精准的原则。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案例

今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成功完成了吉林省首例机器人辅助脑出血置管引流手术。这一技术不仅展示了手术机器人的微创、精准、高效等优点,也为后续开展其他复杂的神经外科手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器人手术流程

手术过程包括影像扫描、新建病历、手术规划、验证靶点、设备摆位和手术注册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手术机器人可以精确地定位并进行微创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机器人手术的效果

选取了2018年2月至6月期间10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机器人在定位准确度、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此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未来展望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该技术将在更多场景中得到推广,如辅助神经内窥镜手术、脑出血康复期的干细胞移植、脑干出血的微创手术等。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有望在较小的血肿量情况下实施手术,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总结

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手术机器人将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工具,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脑出血机器人高血压大一治疗报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