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雷锋网公布了“2019 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单”。此次榜单基于四年的人工智能产业调研和资源积累,结合政府、企业、学术界和投资界的意见,从机器人、汽车、金融、安防、医疗、智慧城市、教育等19个领域评估了人工智能的应用效果,评选出了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本次榜单中,国内领先的室内智能配送机器人企业普渡科技荣获了“AI+机器人最佳定位导航方案奖”。普渡科技自主研发的PuduSLAM多传感器融合算法方案,通过融合激光雷达、深度相机、IMU(惯性测量单元)和编码器等多种传感器的优势,实现了高精度的地图构建和厘米级的定位,保证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高效作业。
2016年以前,中国餐饮市场曾一度兴起“机器人餐厅”的热潮。然而,当时的技术与设计未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许多餐饮机器人因频繁故障或效率低下而被淘汰。这使得餐饮机器人在行业内留下了负面的印象。
普渡科技通过产品形态和技术革新,改变了这一局面。他们设计的送餐机器人摒弃了人形,采用了“可移动货架”的形态,使配送量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技术团队专注于优化定位导航的核心技术,确保了配送的精确度和效率。
普渡科技坚持机器人单次出餐效率要高于人工服务。因此,在设计“欢乐送”送餐机器人时,他们将大部分空间用于放置托盘。大多数“欢乐送”机器人配备了三层托盘,顶层两层托盘的高度与顾客坐位一致,方便顾客取餐;底层托盘空间较大,可以容纳更大的容器。此外,餐厅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第四层托盘,以适应更大的配送需求。
这种简洁实用的设计不仅提高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还赢得了国际设计界的认可。普渡科技凭借“欢乐送”获得了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的德国“红点最佳设计奖”。
过去,送餐机器人依赖地面导轨移动,无法灵活避障,效率低下。普渡科技推出的PuduSLAM方案解决了这些问题。如今,送餐机器人不再需要铺设轨道,而是利用RGBD深度相机、单目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来识别环境并构建地图,实现自主导航。丰富的传感器让机器人具备了灵活避障的能力。普渡科技采用的主要传感器包括一个激光雷达、两个单目摄像头和两个RGBD深度相机。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够感知机器人周围的障碍物,还能识别悬空物体和低矮物体,大大提升了机器人的通行性和安全性。
普渡科技的定位导航方案使得机器人在餐厅内稳定高效地运行,不仅获得了科技媒体雷锋网的认可,更改变了餐饮行业对送餐机器人的看法,使其重新被接纳。
根据“欢乐送”数据管理平台普渡云数据显示,一台机器人一天可以配送300至400盘餐食,而一名服务员每天大约只能配送200盘。在高峰期,昆明一家知名连锁火锅店的一台机器人一天最多配送756盘餐食,平均每天配送465盘,基本承担了所有的传菜任务。
送餐机器人的租赁成本每月不足3000元,使用寿命可达十年。相比之下,许多餐厅服务员每月工资、食宿、五险一金等综合成本至少需要5至6万元。因此,机器人的投资回报期通常在一到六个月内,对于一二线城市的餐饮业来说,回报期可能更短。
对于面临高人力成本和低人力附加值的餐饮行业,引入送餐机器人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服务员的工作质量。由于机器人能够高效地完成传菜任务,餐厅可以将更多的服务员配置在大堂,专注于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避免顾客找不到服务员的情况。
在技术和产品能力达到市场预期时,餐饮行业头部企业的加入正在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例如,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等知名品牌已经开始大力布局智慧餐厅,送餐机器人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已有近100家呷哺呷哺和超过200家海底捞门店使用普渡科技的送餐机器人。
在行业头部客户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关注智慧餐厅领域的空白,并加入智能化餐饮机器人的行列。普渡科技的送餐机器人“欢乐送”已在全球200多个城市落地,除了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外,还在西贝莜面村、巴奴毛肚火锅、八合里海记等知名餐饮品牌中广泛应用。
随着市场的扩大,普渡科技计划在未来的发展路径中,为送餐机器人添加更多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增强品牌记忆度和话题性。此外,还将增加不同类型的餐饮机器人,覆盖更多重复性和机械性强的场景,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12月19日,普渡科技将在深圳举行“再一次普渡”新品发布会,首次公开两款全新的餐饮机器人产品,以满足餐饮行业对机器人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助力餐厅建设更加完善的智慧餐厅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