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成功实施
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近日成功实施了该市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手术,标志着常州外科手术迈入“人工智能”时代。
56岁的患者徐女士在医院接受了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的胰体尾切除术。这台手术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之一,其首次在常州亮相,为外科手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手术过程中,达芬奇机器人的四只机械臂通过穿刺通道进入了徐女士的腹腔。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和难度,使用机器人可以使手术更加精确、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此次手术由肝胆胰外科副主任陈学敏主刀,他借助医生控制台操控达芬奇机器人。
医生在徐女士腹部打了四个小孔,达芬奇机器人的四只机械臂通过穿刺通道进入腹腔。陈学敏没有站在手术台前,而是坐在一旁的控制台边,用脚踩着类似于“离合器”的踏板,手灵活地操作控制杆。其他两位医生则通过显示屏观察机器人的工作进度,并提供相应的辅助。
陈学敏利用超清晰的3D影像系统,看到了患者的肿瘤和器官组织,图像甚至可以放大十倍,并能从多个角度自动切换,使肿瘤全面暴露在他的视野中。在四肢协调配合下,机器人手臂完成了分离、旋转、缝合组织等操作,精准地切除了病灶。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如何进行手术?
陈学敏在手术后称赞了这位新助手。达芬奇机器人的手臂长而灵活,能够在360度的空间内自如操作,特别适合处理位置刁钻的肿瘤。由于创伤较小,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疼痛都大幅减少。
陈学敏提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还增加了荧光显影功能,这有助于术中识别关键部位,实时评估血管和器官的状态,从而提升手术的流畅性和精准度。
常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华飞表示,肝胆胰外科只是首批受益于这项高科技的科室之一。“达芬奇”机器人还可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胃肠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的手术。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例如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异地手术,甚至实现多名专家异地协作完成手术。
华飞强调,有了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的支持,加上此前开展的远程5G和混合现实技术,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在“精准外科”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将继续肩负起保障常州及周边地区居民健康的重任。
机器人手术代表着现代外科手术的顶尖水平,是高科技技术和临床手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如果您对机器人手术感到惊叹,不妨向身边的朋友分享这一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