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历程中,2019年显得尤为关键。尽管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达到了15.4万台,超过了欧洲和美洲的总和,但2019年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不过,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机器人产业的前景依然光明,当前正是埋头苦干、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
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自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并且连续六年蝉联榜首。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不仅成为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基地,还取得了显著的研发进展。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豪杰指出,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和产量在全球占比均超过三分之一。特别是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密度仅为30台/万人,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跃升至140台/万人,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一些关键技术如双臂机器人双目视觉定位技术、柔性手爪设计技术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杰高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采用机器人。例如,光伏机器人和木工机器人在市场上表现优异。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表示,国产机器人在研发和生产方面的能力逐年提升。据统计,从2013年到2018年,国产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5.3%。此外,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在过去三年中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虽然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首次出现下降,但自主品牌机器人仍保持了16.2%的增长率。其中,金属加工、塑料和化学制品以及食品工业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尤为显著。宋晓刚强调,新兴的应用领域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各企业需要关注细分市场和不同的应用场景,开发适合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指出,机器人技术是一个多学科集成技术,企业应专注于某一项技术的深耕细作,而不是试图面面俱到。他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有望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并逐步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总体而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前景依然乐观。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预测,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增长将在2020年后恢复两位数的增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预计,2020年至2029年期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9%。因此,曲道奎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企业应加强创新,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