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能否代替人工?阿迪达斯付出血的教训,含泪关闭了智能工厂
作者头像
  • 电脑爱好者
  • 2020-05-27 07:35:42 4

关于机器人的讨论,全球各国从未停止过。早在过去,人们就梦想着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完成工作。而在众多有关机器人的电影中,《I,ROBOT》是一部经典之作,其中机器人甚至产生了自己的意识,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地位。然而,无论是现实还是电影,机器人都确实为我们“解放”了双手,代替我们完成了许多任务,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近年来,5G技术逐渐普及,实际上,在4G时代,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关注机器人领域。但由于各种原因,机器人并未得到广泛应用。随着5G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此外,中国的5G手机已经进入市场,并将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

未来机器人是否会完全取代人工呢?短期内来看,这还不太可能实现。前不久,阿迪达斯宣布关闭其斥巨资打造的“速度工厂”,宣告了机器人代替人工的尝试告一段落。之前,一个名为“索菲亚”的机器人曾在节目中声称要毁灭人类,但事后相关人士表示这只是程序错误所致。这表明,机器人的确具有双刃剑的特性。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欧美地区,人工成本较高,因此阿迪达斯的大部分工厂设在了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的亚太地区。然而,尽管人工成本较低,运输和其他费用仍然很高,这对企业发展不利。为了寻求长期发展,阿迪达斯在2016年试图通过工业4.0工厂来提高生产效率,利用智能机器人和3D打印等技术替代人工,在德国建立了第一座智能工厂。2017年,阿迪达斯在美国建立了第二家智能工厂,年产量约为50万双,并计划在2020年用智能工厂取代50%的传统工厂。

阿迪达斯的智能工厂实现了全自动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生产,似乎符合人们对“未来工厂”的想象。该工厂还被《经济学人》誉为“重塑制造业”的典范,被认为是德国工业4.0的代表。然而,实际情况是,智能工厂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增加了运营成本。短短三年内,这家智能工厂就面临停产的局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智能工厂存在局限性。尽管智能工厂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它的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款式的产品。而阿迪达斯作为一家全球性的体育品牌,拥有数百种不同的产品款式。这意味着如果要更换产品款式,就需要重新调整整条生产线,这非常麻烦。相比之下,传统的工厂只需经过简单的培训,员工就能生产不同款式的产品,更加灵活。

其次,智能工厂成本高昂。在技术研发方面,智能工厂耗费了大量资金。尽管智能系统的整体效率高于人工,但成本并没有降低。虽然人工成本有所下降,但需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解决各种问题,而技术人员的工资远高于普通工人。从研发成本、工程师成本、设备损耗等方面综合考虑,智能工厂的费用仍然高于传统工厂。

目前,阿迪达斯已放弃智能工厂,转而继续使用传统工厂。机器人程序通常被设定为执行重复性任务,即辅助人类工作。然而,要使机器人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这将是人类研究史上的一个巨大挑战。大家对机器人有何看法?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电脑爱好者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阿迪达斯含泪出血机器人人工教训代替能否工厂关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