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创伤治疗中心)的刘涛主任及其团队成功实施了河南省首例“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的经皮微创FNS系统闭合复位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这一突破不仅提升了河南省外科手术的水平,也为精准外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天上午9点,手术在省人民医院E36手术室展开,一名19岁患有右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接受了手术。与传统的手术方式不同,这次手术由一台名为“天玑”的机器人主导。该机器人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和主控台组成,相当于医生的手、眼和大脑。借助这些设备的帮助,外科医生从手术台边转移到了电脑旁,角色从操作者转变为监控者。
刘涛主任一边进行手术,一边对“天玑”机器人的操作性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天玑”的“透视眼”和“稳定手”解决了骨科手术领域长期以来面临的视野不佳、精度不高和稳定性不足三大难题。通过将患者三维扫描图像传输到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工作站,医生可以在计算机操作界面上完成螺钉定位、方向及长度等手术规划,然后指挥机器人机械臂执行这些规划。更令人惊叹的是,“天玑”机械臂可以一次到位地进行穿刺置管,无需反复试探,医生只需按照定位完成螺钉植入即可。术中,智能助手还能实时追踪患者位置的变化,并自动调整机械臂的位置,确保手术路径与计划路径一致,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达到极高的精确度。
最终,在刘涛主任的带领下,团队顺利完成了“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的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手术切口仅有2厘米,缝合线仅用3针,术中出血量仅为10毫升,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缩短了一半,真正实现了微创、快速、精准和智能的治疗模式。“这不仅提高了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也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年轻患者,减少了关节置换的需要。”刘涛表示。
近年来,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推动精准和微创手术发展的关键智能工具。它能够在视觉和触觉上为医生提供决策和操作的支持,扩展医生的操作能力,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即时评估手术质量。“天玑”机器人拥有全方位、全骨科的精准自动导航系统,适用于骨盆、四肢和脊柱等复杂骨折的治疗。它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成功,为创伤治疗开辟了新的局面,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加快了康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