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百年校庆与机器人的一百年
作者头像
  • 李开复老师铁杆粉丝
  • 2020-06-09 12:15:52 1

6月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了建校100周年的庆典。这所成立于1920年的学府,被誉为新中国“工程师的摇篮”。同一时期,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其剧本《R.U.R.》中首次提出了“Robot”一词,这标志着机器人概念的诞生。

自那时起,人类历史上的1920年便拥有了两个重要的关键词:哈工大和机器人。这两个关键词在随后的一个世纪中紧密交织,互相成就。哈工大不仅在工程领域享有盛誉,其在机器人领域的贡献也备受瞩目。

1980年被视为“机器人元年”,但机器人真正引起广泛关注则是在1985年的日本筑波世博会上。那次展览展示了多种特种机器人,包括爬楼梯机器人、清洁机器人、零件分拣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展示了前所未有的仿人设计,引发了公众对机器人的极大兴趣。

1986年,哈工大紧跟时代步伐,成立了机器人研究所。在蔡鹤皋教授的带领下,哈工大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台点焊机器人。这一创举不仅推动了哈工大机器人研究的迅速发展,也为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奠定了基础。

在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初期,哈工大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并积极拓展新的研究方向。这种前瞻性的视野和创新精神,使哈工大在机器人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同年,哈工大设计的“侦查机器人”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证明了其在机器人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1994年,哈工大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当年,哈工大研制的“侦查机器人车载多信道通讯系统”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同年另一项名为“侦查机器人”的项目也获得了同样的认可。这些成果标志着哈工大在机器人技术上的显著进步。

同年,中国第一台无缆水下机器人成功问世。这款机器人具备先进的声纳系统,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执行任务。它的成功应用展示了中国在水下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同时也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2002年,尽管工业机器人的整体销量有所下滑,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并未因此停滞。这一年,智能机器人博览会和机器人足球赛相继在日本和韩国举行。哈工大代表队在机器人足球赛中表现出色,赢得了多个奖项。

201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哈工大也开始加大在机器人新领域的探索力度。同年,副校长任南琪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专家进行了交流,讨论了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这表明哈工大致力于深化自身的机器人研究,同时也关注国际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2012年,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柔顺驱动器和触觉传感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成本大幅下降,使得机器人更加灵活高效。哈工大在这些新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实研究院成立,这是哈工大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一个里程碑。依托哈工大的学术优势和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支持,该研究院在科技创新方面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

哈工大与企业的合作日益紧密,2014年12月,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正式成立。这家由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和哈工大联合创建的企业,凭借人才优势和政策支持,提高了中国机器人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竞争力。

哈工大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还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这些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许多著名机器人公司的技术骨干,如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江苏北人董事长朱振友等,都曾是哈工大的学生。

在过去的百年中,中国机器人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哈工大人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哈工大将继续引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国家创造更多惊喜和期待。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李开复老师铁杆粉丝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百年哈工大校庆机器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