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可以让‘达芬奇’机器人帮我做手术吗?”在哈医大四院,许多患者都会这样询问他们的外科医生。自从2019年6月哈医大四院引进省内第一台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以来,这台手术机器人便成为了患者心中的“明星”。
不到一年时间,哈医大四院已经完成了330余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涵盖了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甲状腺外科、肝胆外科、结直肠外科等多个领域。
61岁的吴大爷在哈医大四院接受了“达芬奇”机器人前列腺癌手术,术中出血量极小,几乎没有疼痛感,术后恢复迅速。专家们指出,由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一些复杂的手术往往难以掌握。然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能够提供广阔的视野和精准的控制能力,清晰地展示组织和器官的解剖结构以及神经血管束的走向,精细分离有助于淋巴结清扫,精确缝合确保高质量吻合,手术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护各个器官的功能。
哈医大四院胸外科的崔键教授表示,由于引入了“达芬奇”,部分手术不再需要引流管和尿管,患者术后几乎没有任何疼痛感。过去因为高龄或基础疾病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现在也有机会通过手术来解除病痛。
胸外一病房的徐进志教授提到,肺磨玻璃结节一旦是恶性的,其危害极大。然而,如果为了早期癌而切除整个肺叶,可能会显得有些过度。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后,借助机器人的辅助,手术更加细致、准确和安全。根据术中的结节活检及淋巴结的快速病理结果,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进行肺段或肺亚段切除,尽可能保留健康肺组织,同时彻底治愈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由于手术难度高、范围广、创面大,一直是妇科微创手术的难题。近期,60岁的卵巢癌患者张阿姨在哈医大四院妇科二病房接受了机器人辅助下的腹腔镜卵巢恶性肿瘤分期手术。术后效果非常理想,患者非常满意。
赵宏辉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为张阿姨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的腹腔镜高位结扎卵巢动静脉的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骶前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哈医大四院肿瘤肝胆外科的徐力善教授团队为一名患者实施了“达芬奇”机器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手术。利用机器人三维成像、放大、微创、灵活、精细、去颤等多种优势,成功切除了胰头部的肿瘤,显著降低了创伤,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徐力善教授团队曾在一个月内连续进行了15例机器人手术。
22岁的玲玲被诊断为“甲状腺占位”,她特意找到了哈医大四院普外五病房的陈之显教授,希望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术后,她的发音没有嘶哑,与术前无异,颈部也没有疤痕,早期就能活动,疼痛感极轻。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腔镜甲状腺手术视野清晰、出血少、止血准确,甲状旁腺和神经保留充分,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还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
258斤重的唐先生患有肥胖症,同时还伴有重度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黑棘皮病和严重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导致他的心肺和关节负担过重。刘昶教授团队为唐先生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的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相比传统的腹腔镜减重代谢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视野更加清晰和精准,操作稳定且准确,克服了肥厚腹壁对手术操作的限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加速了术后康复,为许多肥胖和II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等;其他疾病如输尿管癌根治术、肾盂输尿管成型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肾囊肿手术等。
输卵管妊娠、卵巢囊肿、卵巢畸胎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浆液性囊肿等;输卵管粘连、不孕症;输卵管积水、不孕症;子宫肌瘤等。
疝手术、肝脏手术、胆道手术、胰腺手术、脾脏手术、胃肠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癌根治术等。
胸腺肿瘤、食管肿瘤、脓胸、肺肿瘤等。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外科医生操作系统、4臂床旁机器人手术系统、高清晰成像系统。
在外科医生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医生无需直接接触患者的身体,可以直接通过控制板操纵机械臂进行手术。机械臂拥有7个自由度,活动范围更大,即使在人手难以触及的区域也能灵活穿行,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和精确度。高清晰成像系统通过特殊的镜头进入人体内部,提供高达15倍的三维高清图像,视频速率可达每秒1300次,视野范围也超过人眼的极限。
机械臂上的稳定器能够过滤掉主刀医生手持器械时手部的颤抖,避免了手术意外的发生。手术切口仅在1厘米左右,出血量极少,甚至不出血,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比传统手术缩短一半。“达芬奇”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效果,操作也比腹腔镜手术更为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