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繁重、重复且充满风险的工作交给机器人,一直是许多行业专家的梦想。如今,这一愿景已经实现。
每年2月初,广东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定为智能建造试点之一。这是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博智林”)首个建筑机器人商业应用项目,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引入建筑机器人并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的试点项目。
3月4日,在广东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工地上,包括结构类机器人、装修类机器人、辅助类机器人及智能设备在内的多款机器人正在忙碌地工作。它们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实现了绿色、环保、优质的效果。
在施工现场,一款粉红色的智能随动布料机矗立在作业面上,负责泵送混凝土,已累计作业量超过2.2万立方米。此外,楼层清洁机器人在8号楼一层的公用通道处进行清扫工作,使得地面变得一尘不染。在地下车库,地坪研磨机器人通过自主作业,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灰尘污染。
这些机器人施工相比人工具有显著优势,如标准化施工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达到绿色、安全、环保和优质的效果。
去年9月25日,首批9款43台建筑机器人在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举行交接仪式,标志着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作业施工体系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1年2月,博智林已有28款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在工地测试,并有18款机器人在超过15个项目中展开商业化试点应用,累计施工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机器人建房子”引领的建筑行业革命正在到来。
正如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多次表示:“过去是工人在工地上忙碌,将来是机器人在工地上忙碌,我们要像生产汽车一样在工地上建造我们的房子。”
博智林公司专注于机器人伺服、传感器、导航、视觉、软件五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形成了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其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算法和智能视觉传感器填补了世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自研激光雷达技术也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截至2021年2月26日,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近50款,已递交专利申请3042项,获得专利授权984项,其中发明专利262项。
博智林公司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人才,包括土木工程、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通过两年半的努力,从自主研发到小批量生产、工程测试、工程服务及批量化商用,博智林构建了完整的全周期闭环,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教授表示:“碧桂园集团在短短三年内,针对BIM、装配式建筑和建筑机器人领域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和人才,开展了全面的研发,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交付机器人,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智慧建造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