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团队成功研发了一款智能机器人,专门用于为患者扎针输液。这一创新不仅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该机器人利用血红蛋白对近红外线光的强吸收特性,通过红外线照射清晰地显示出血管轮廓。基于此原理,机器人能够捕捉到高清晰度的静脉图像,并通过图像分析计算,精准地执行扎针操作。据项目负责人、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代军介绍,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只需将手放入设备内,即可实现对血管的强化显示,从而达到一次扎针成功的效果。
代军表示,当前输液扎针主要依赖护士的经验,尤其对于肥胖人群和婴儿而言,由于血管不明显,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而这款智能机器人即使在血管难以辨识的情况下,也能凭借红外线反射技术准确判断血管位置及深度,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此外,代军也提到,若能早些开发出这款机器人,在去年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负担将会大大减轻,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手段正逐步向智能化和自动化转变。这款智能扎针机器人因其成本低、功能全面(包括静脉增强、识别与穿刺以及消毒)等特点,未来有望在各大医院广泛使用。代军表示,他将投入更多精力,推动这项科技创新成果真正落地并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