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市场一直被日本和美国所主导,其高额利润和垄断地位尤为明显。例如,2015年,软银推出首批人形机器人,每台售价约1万元人民币,瞬间销售一空。然而,购买者还需额外支付每月1.4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00元)的网络通信费。这意味着,一台机器人在出售时赚取1万元,后续的通信费用则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尽管如此,这种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避免,因为人形机器人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硬件制造能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日本主要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而美国则侧重于特殊领域机器人的开发。例如,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机器人就是典型代表,它最初由美国军方资助,追求极致的动态运动能力,通过一系列惊人的动作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另一方面,日本本田公司早在1986年就开始研发仿人机器人,并在2000年发布了ASIMO,这是第一台能实现双足行走的机器人。然而,由于技术和成本问题,ASIMO和其他类似机器人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最终在2018年停止研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被日美垄断的领域,中国正在迎头赶上。优必选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Walker,经过五年四次迭代,迅速缩小了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成功打破了垄断。相比Atlas和ASIMO,Walker更注重实用性和成本控制,能够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出上下楼梯、操作家电、端茶倒水、按摩以及下棋等多种功能。
最重要的是,Walker是一款真正的“中国制造”,也是首款可以商业化的大型人形机器人。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行业的进步,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超越的机会。
这些进展无疑是对西方垄断地位的有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