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大学利用其丰富的科教资源,结合机械和控制等多个学科的优势,成功研发出一款全自动核酸采样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是上海高校自主研发的首台全程无接触、高度智能化的核酸采样设备。
这款全自动核酸采样机器人操作简便,无需手动拆拭子或拧试管。使用者只需按照语音提示张嘴对准采样口,整个过程仅需22秒即可完成。
上海大学的学生周同学在试用后表示:“全自动核酸采样机器人非常方便,不需要工作人员扫描核酸码,也不需要使用咬口器,速度快且卫生。”
该采样机器人位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J楼一楼的报告厅大厅内,占地面积约2.86平方米。采样亭的玻璃窗上标明了三个主要步骤:测量体温、扫描核酸码和自动采样,并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如测温仪和扫描仪。
试采样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该机器人具备“全自动、非接触、大通量、高快速、云监控”等特点,实现了从拭子剥离、定位夹取、试管上位、试管扫码、口腔采样、样本剪切、试管下位,到采样末端的部位消毒等一系列自动化流程。采样机器人采用“全程无接触”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关于机械臂的采样精度问题,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苗中华教授解释道:“机械臂采用‘视觉+触觉’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视触觉融合感知和闭环控制,确保了采样过程的安全和轻柔。”
此外,采样亭内还安装了四个灯管,其中两个用于照明,另外两个用于紫外线消毒,定期对采样亭内部进行环境消毒。
在研发过程中,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十余名师生经过60天的日夜奋战,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最终成功研发出这款全自动非接触核酸采样机器人。该项目得到了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的关心和支持,体现了整个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