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名为“精灵III在500米高空偶遇战斗机”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了大量网友讨论。
视频中,一架多旋翼无人机在我国某城市的上空数百米处悬停拍摄。突然,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高速飞入画面,战斗机已经放下前三点式起落架。从画面可以看到,这两架飞行器之间的距离只有几百米,高度也非常接近。无人机当时拍摄的位置并非机场,而是城市中的楼宇、街道和车辆。
航空专家宋心之表示,无人飞行器在机场起降航线或上升下降过程中飞行属于违法行为,极其危险。机场安全规定严格禁止任何超高建筑进入特定区域,无人飞行器穿过这一区域更是不可接受的。
尽管军机已经减速,但其速度仍然远高于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这意味着一旦发生碰撞,后果将不堪设想。无人机虽然在静止状态下无害,但在高速运动中却可能造成致命伤害。
近年来,无人机事故频发,安全隐患日益增多。例如,2014年12月,一名男子试图用无人机向女生宿舍“空投”礼物求爱,结果差点坠落伤人;2015年3月,一家影视公司在工业园区进行航拍时,无人机失控撞上了高压电线,幸亏电力部门及时排除险情;同年7月,深圳福田区的一架无人机从高空坠落,险些砸伤路人。
除了坠落风险外,无人机还可能侵犯个人隐私。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配备了越来越灵敏的传感器,能够轻易窥探人们的私人生活。这种潜在威胁令许多人感到不安。
与此同时,无人机市场正在迅速扩张。据统计,201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销量预计将达到40万架,销售额达1.3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55%。中国目前有约170家企业在生产无人机,预计未来整个市场将超过千亿元。
然而,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当前,主要由民航管理部门和空管部门负责无人机监管。如果发生事故或接到市民投诉,公安部门也会介入。此外,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也在参与管理。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缺乏具体执行细则和技术标准,导致无人机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问题亟需通过立法来解决,并明确执法主体。
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监管制度,避免无人机在法律真空地带“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