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中国首架无人机总设计师文传源
61年前的10月1日,文传源先生作为总设计师带领团队研制出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为国庆献礼。然而,在这个国庆节,他离开了我们。根据北航校方的讣告,10月1日0时12分,文传源先生在京逝世,享年101岁。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于10月7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
文传源先生1918年出生于湖南衡山,1943年毕业于东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48年年底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在人民空军训练部担任机械参谋。1951年在华北大学工学院任教,1952年调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7年,文传源提出了研制无人机的大胆设想。面对“一无材料、二无经验、三无设备”的困难,他带领师生制定了技术方案和研制计划,最终得到了周总理的支持。1958年6月29日,北航成立无人机研制指挥部,开启科研攻关,目标是在当年“十一”之前实现首飞。
无人机的研发涉及自动着陆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十二个大系统。文传源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时间表,通过倒排计划、顺排措施等方式,逐步推进项目进展。繁重的工作使他的体重从53公斤迅速下降到44公斤。经过300天的努力和数百次的测试,飞机的可靠性终于得到了保障。
1958年“十一”当天,“北京五号”无线电引导着陆试飞成功,文传源带领北航师生圆满完成了献礼任务。
1975年,文传源负责研制歼-6飞行模拟机,该项目填补了我国飞行模拟机的空白,并于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文传源先生曾回忆,他年轻时曾面临经济困难,但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深知学生的困境,因此在晚年积极捐款,设立奖学金,帮助家庭贫困但学习优秀的学生。
1998年,文传源与其他获奖者和校友一起,捐出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全部奖金,设立了“驭远奖学金”共5万元;2014年10月,他又为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捐赠10万元,用于学生的奖助学金。
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授予文传源先生“立德树人成就奖”。在颁奖仪式上,他表示:“好教师必须具备‘勤思考’和‘重引导’的特质。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深入思考问题,遇到难题必须结合实际解决。在引导学生时,要鼓励他们多思考,多讨论。”
文传源先生是北航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科的带头人,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1988年退休后,他通过返聘继续投身科研和教学,直到2003年。
尽管离开了教学岗位,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离休后,他通过刻苦研究,基本建立了仿真学科的“相似理论”体系,并持续研究综合系统论,建立了“综合系统论”理论体系。90多岁高龄时,他还搜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资料,试图阐述他们的思想,撰写专著。
“我年纪大了,但我仍然不服老!让我们携手继续奋斗!”在2018年“北京五号”试飞成功六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文传源先生表达了这种豪情。他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