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美国空军近期测试了一款具备“超长续航能力”的无人机。在这次测试中,这款无人机连续飞行了大约两天时间,展示了自行起降和大范围情报收集的能力。据悉,该无人机最早将于明年投入使用。
那么,与美国空军正在使用的“全球鹰”无人机相比,这款新型无人机有哪些技术优势?在未来的作战中,它又将扮演何种角色?为此,军事观察员李明海为我们进行了深入解析。
李明海表示,相较于“全球鹰”,这款新型无人机在续航时间、作战性能、抗干扰能力和成本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李明海提到,这款新型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更长。“全球鹰”的最大续航时间为36小时,而这款新型无人机则能连续飞行60小时以上,这意味着它的续航时间延长了40%。未来,这款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
其次,这款新型无人机的作战性能更高。它配备了更为先进的综合传感器系统,分辨率更高,探测范围更广,可以覆盖更大的区域。此外,它飞行速度更快,飞行高度更高。
再者,这款新型无人机的抗干扰能力更强。经过改进,它具备反干扰GPS和全球定位能力,使其抗干扰和侦查能力显著增强。
最后,这款新型无人机的成本更低。由于其通用性更强,制造速度更快,可以实现批量生产,操作和维护也更加简便,因此所需的保障团队规模更小。
据报道,美国空军可能最早于明年开始装备这款新型无人机。考虑到此前有关美国国防部计划退役部分“全球鹰”无人机的报道,人们不禁猜测这是否意味着这款新型无人机将成为“全球鹰”的替代品。对此,李明海认为,由于该新型无人机具备高性价比,它有望成为替代“全球鹰”的首选。
李明海解释道,这款新型无人机不仅具备“全球鹰”的主要功能,而且在许多方面表现更优,通用性更强。尤其是在一些对无人机功能要求相对较低但频率较高的战术侦察和通信中继应用场景中,这款航时更长、成本更低的无人机将成为“全球鹰”的有力替代品。尽管完全取代“全球鹰”仍需一定时间,因为“全球鹰”无人机已经历过实战考验,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性能更优越的无人机取代“全球鹰”将是大势所趋。
李明海还指出,近年来,美国一直在大力发展无人机“蜂群”作战这一全新的作战模式。这款新型无人机的加入将在未来的“蜂群”作战中发挥侦察、通信联络及辅助决策等多种关键作用。
李明海表示,“蜂群”作战的概念是指大量具备自主系统能力的无人机集群智能作战,这是近年来各国研究的重点。这种作战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大规模、低成本、高分散和强饱和等。当前,研究中的“蜂群”作战无人机通常由母舱携带,并在进入攻击范围后大规模释放,因此这些无人机的尺寸普遍较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型无人机不能参与蜂群作战。李明海认为,这款新型无人机虽然翼展较大,但由于其具备长航时和低成本的优势,在经过智能化升级后完全可以胜任“蜂群”作战任务,甚至可以执行远程、全面覆盖的蜂群打击行动。
此外,这款新型无人机不仅将在未来的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将与其他无人机和有人驾驶飞机协同作战。它可以作为小型“蜂群”的投放平台、侦察员、通信员、任务分配者,甚至辅助决策。根据需要,它可以承担多种角色,执行多样化任务,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