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5G!记者走访京沪高铁见证无人机自动巡检
作者头像
  • 说科技
  • 2021-06-28 19:12:22 6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23日,京沪高铁黄河特大桥上,高铁频繁穿梭而过。《环球时报》记者在桥下观察到,三架装备精密仪器的无人机依次从桥下的全自动起降平台上降落,组成一个小集群,按照预设航线对黄河特大桥的钢结构进行自动巡检。

作为中国客流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京沪高铁采用了多项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确保乘客的安全。其中,自主研发的基于“北斗+5G”的铁路全自动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

自京沪高铁开通以来的十年间,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达13.5亿人次。全线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5.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4万圈。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安全部主任杨怀志表示,该系统主要由固定或移动起降平台、无人机以及配套的检测仪器和智能后台系统组成。无人机拍摄的照片、视频及其他检测数据会自动传送到控制中心,后台软件能够自动对比、分析照片、视频及数据,识别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

由于铁路基础设施设备具有点多、线长、量大的特点,日常巡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设备。尤其对于像京沪高铁这样运行密度极高的高速铁路,人工巡检通常只能在凌晨00:30至4:30这四个小时内进行,时间紧迫且强度大。此外,高铁沿线环境隐患的排查也受到视野限制,难以实现快速、大规模的巡检。

为此,京沪高铁自主研发了基于“北斗+5G”的铁路全自动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该系统在国内外首次应用,能够在保证安全飞行的前提下,实现全天候巡检,包括白天列车运行期间和夜间检修窗口期对线路、桥梁、边坡、接触网、铁塔、隔音屏等设备及环境隐患的大规模检查。经过近两年的研发和测试,该系统已进入试用推广阶段。

杨怀志介绍,全自动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通过沿线设置固定起降平台或采用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移动起降平台,可以实现对京沪高铁全线1318公里的全覆盖自动巡检。系统在选择无人机时,可选用两种技术参数适配的机型:一种是旋翼无人机,适用于高精度巡检,可以悬停调整角度和焦距进行精准拍摄和复拍,精度可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另一种是固定翼无人机,适用于大范围环境巡检,飞得更高、更快、覆盖面积更大。无人机配备的自动控制和多功能检测仪器均为定制研发的微型高精度设备,包括自动巡检控制器、多种视觉检测设备、红外夜视辅助系统等,部分设备还配备了三维激光雷达仪。

无人机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线路巡检效率。不过,无人机操作是否会产生安全隐患?杨怀志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在研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确保无人机飞行安全,同时不影响高铁正常运行。通过北斗精准定位和其他技术手段,划定高铁运行区域及其两侧的禁飞区,无人机无法进入禁飞区内飞行,从而确保高铁运行安全。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说科技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高铁无人机巡检京沪走访北斗见证记者自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