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不仅节省人力,还能显著提高施肥和喷药的效率。然而,最近扬州宝应望直港的张先生却遇到了麻烦,他的300亩藕田可能面临绝收的局面。让我们来看看具体发生了什么。
张先生表示,他的一些藕田已经无法收获了。“这些地方的藕已经无法继续生长。”他说。
原来,张先生的藕田靠近其他农户的稻田,这些农户使用植保无人机在稻田中喷洒除草剂。然而,几天后,张先生发现自己的藕田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荷叶开始大量枯萎,靠近稻田的地方情况尤为严重。不仅如此,邻近稻田的农民种植的豇豆和红薯也出现了叶片发黄甚至死亡的现象。张先生认为,这些现象与无人机喷洒农药有关。
经过调查,张先生了解到,丁草胺这种除草剂遇水溶解后,会对荷藕生长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张先生估算,他每亩地的损失约为4800元,总计损失约130万元。
面对这样的损失,张先生将矛头指向了喷洒农药的无人机。然而,涉事农户和操作无人机的徐某并不完全认同张先生的观点。徐某表示,自己参加了专业培训,操作标准并无问题。他认为,当天的风力可能是导致误伤的原因之一,但不可能造成如此大面积的损失。
当地村干部也介入了调解,但由于对损失金额存在严重分歧,调解最终未能成功。当地农业部门也进行了初步调查,初步认定徐某的操作基本符合规范,但药害可能与风向有一定关系。
律师指出,由于张先生索赔金额较大,诉讼成为解决纠纷的唯一途径。然而,责任认定和定损依然是难题。尽管如此,无人机喷洒农药引发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屡见不鲜,这也促使相关部门和种植户们更加重视无人机操作的规范化。
最后,当地村委会已经向上级汇报此事,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技术指导和规范操作培训,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植保无人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