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 记者李明】
资本市场上,故事常有,但“农夫与蛇”的寓言在这里并不适用。20日晚,易到的三位创始团队成员——周航、杨芸、汤鹏集体宣布辞职,标志着乐视与易到管理层间长达数月的“情感纠葛”暂告一段落。
在辞职声明中,他们提及自去年6月,乐视控股派遣彭钢为首的管理团队入驻后,易到管理层逐渐淡出。为避免外界过度猜疑,影响融资进程,乐视采取了“名留实走”的策略,并未对外高调公布此事。尽管如此,他们仍承诺会竭尽全力协助易到,探索解决方案。
4月伊始,网约车平台易到用车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乘客出行受阻,司机收入减少,网络上充斥着不满与抗议声。易到面临着创立以来的最大挑战,无论乘客端还是司机端,均感受到了信用危机的冲击。
4月17日,易到创始人兼CEO周航首度发声,指出易到当前资金问题的核心在于乐视对其13亿元资金的挪用。数小时后,易到与乐视控股共同回应,声称乐视已为易到投入40亿元,而所谓的挪用资金,实际上是用于支持乐视汽车生态体系的构建。
随后的调查揭示,声明中提到的14亿元联合贷款,由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实际用途符合各方约定,目前运作正常。周航则回应称,尽管贷款细节未详述,但他强调若能解决司机提现和乘客打车问题,他愿意接受更多的指责。
4月19日,提供联合贷款的委托方确认,贷款用途明确,大部分资金流向乐视,小部分用于易到。乐视进一步解释,贷款总金额14亿元,易到仅需几千万元,以乐视大厦为抵押,难以仅提供小额贷款。这一系列事件让易到的“钱荒”问题浮出水面,但并非易到首次面临挑战。
乐视的“贫血”问题愈发显著。4月20日,乐视网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旗下超级电视品牌的成绩,但净利润的下跌归咎于新业务的成长期成本增加。尽管乐视CEO贾跃亭强调2017年将是关键盈利之年,但年报数据显示,这是自2010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的年份。
而此前,乐视资金链问题曾引起广泛关注。2016年,乐视各业务板块出现资金紧张,供应商面临货款延迟支付的问题,股价也因此波动。面对资金压力,融创中国以150.41亿元成为乐视网第二大股东,但资金链危机并未完全解除。这一系列事件凸显了乐视在资金管理上的挑战。
面对危机,易到与乐视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复杂局面。周航与乐视的对峙背后,是双方在商业利益上的考量。周航强调乐视的“恶意诽谤”,而乐视则坚称资金的合理分配。这一系列事件反映了资本市场的现实:利益至上,交易双方各有算盘。
在海外业务方面,乐视的扩张之路也面临挑战。美国业务高管的离职,以及俄罗斯项目的终止,显示了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困境。此外,乐视汽车项目因监管问题而终止,进一步加剧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性。
在IT领域专家看来,乐视面临的问题不仅局限于资金链,其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构建也亟待优化。在经历了大规模扩张后,乐视需要找到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解决资金问题,稳定各业务板块,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
尽管易到与乐视均未透露后续融资的具体进展,但有消息称,易到正在与多家潜在投资者接触,寻求解决方案。然而,与周航的分歧使得最终合作的确定面临不确定性。易到与乐视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资本市场上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凸显了企业在高速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