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谷歌和脸书遭遇网络诈骗 科技巨头也会被坑
作者头像
  • 漫谈科技
  • 2017-05-02 08:50:00 2540

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然而,互联网巨头们是否能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安然无恙,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呢?令人惊讶的是,答案并非总是肯定的。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两大互联网巨头——谷歌与脸书——成为了美国司法部公开曝光的一起诈骗案的受害者,损失总额高达一亿美元。这起案件的幕后黑手是一名来自立陶宛的男子里奥卡,他冒充一家与谷歌和脸书有业务往来的亚洲公司员工,通过发送伪造的电子邮件诱使两公司员工向其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尽管美国司法部最初未透露具体受害公司名称,但《财富》杂志随后证实,这两家公司正是谷歌和脸书。

这一事件揭示了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因全球性监管缺位所引发的风险。若互联网和掌握前沿科技的国家如美国未能主动承担起全球互联网治理的责任,它们同样会面临网络攻击与诈骗的威胁。这仿佛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尴尬局面,亦或预示着互联网经济模式不可避免的成本之一。

然而,对于互联网时代经济诈骗事件的处理,关键在于如何在全球层面上建立有效的治理规则。即便当前尚未形成适用于全网络的统一规则,各主权国家仍需依据现实世界中的法治原则,为互联网制定相应的法规与制度。

谷歌与脸书遭受的诈骗事件看似缺乏技术含量,实则暴露出网络治理体系的不足以及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缺失。诈骗手法简单直接,与常见的人际诈骗手法并无二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如在中国,此类诈骗已被广泛揭露并受到严格监管,公众对此类骗局已有较强防范意识。

然而,即便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也未能幸免于网络诈骗的困扰。这不仅反映出网络治理环境的局限性,也揭示出大型科技公司在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这或许是对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另一种提醒,即在不断发展的技术背后,企业需要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上投入更多努力,以确保其业务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稳健运行。

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市场,不仅见证了互联网+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电信与互联网诈骗的严峻挑战。据统计,2016年,猎网平台收到的网络诈骗举报数量达到20623起,涉及金额超过1.95亿元。虽然这只是冰山一角,专家估计,中国网络诈骗市场规模可能高达千亿元级别,诈骗手法多样,且呈现精准化特征。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网络诈骗问题。首先,加强反网络诈骗及保护个人信息的立法工作,通过依法治理打造一个规范的网络环境。其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覆盖全国范围的反网络诈骗平台,提升预警与响应效率。此外,鼓励公众参与反网络诈骗行动,形成政府与民众共同协作的模式。最后,为适应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共享经济新模式,建立了常态化的监管制度,旨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互联网经济不仅是技术创新与创意驱动的领域,同时也是法治与规则导向的体系。谷歌和脸书的案例提醒我们,即便在拥有先进技术和庞大用户基础的情况下,企业在产品创新和产业布局之外,还需强化自身在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能力建设,以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潜在目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一个全面、高效、协同的网络治理框架,对于保障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url":"http://tech.163.com/17/0502/07/CJDPJIK6000
责任编辑: : 漫谈科技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诈骗巨头遭遇科技网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