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用「细菌墨水」3D打印会变色的活纹身可望打造生物电脑
作者头像
  • 吴玉馨
  • 2017-12-08 14:19:05 3035

MIT学者创新活纹身:生物与科技的融合

随着3D打印技术的飞速进步,生物太阳能电池、人体组织乃至爆炸物等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最近,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再次打破常规,引入了“转基因细菌”这一元素,将其应用于活纹身的制作,展示了生物科学与传统纹身艺术的全新结合。

为了实现这一创举,研究人员首先筛选出了合适的细胞类型。考虑到动物细胞的脆弱性,易在打印过程中破裂,他们最终选择了细菌作为活纹身的“墨水”。细菌具有坚韧的细胞壁,能够承受打印过程的压力,并且与常用的水凝胶材料兼容性极佳。

活纹身的应用领域不仅限于艺术表现,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样引人深思。研究团队在志愿者的手背上涂抹特定化学物质,随后在皮肤上贴上细菌制成的树状纹身贴纸。几小时后,这些“树枝”因接触化学物质而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这一过程展示了活纹身对化学刺激的敏感性。

为了进一步探索活纹身的潜在应用,研究人员对细菌进行了基因改造。部分细菌被编程为仅在接收到特定信号时才会发生颜色变化,这种设计形成了“输入”与“输出”双层结构。当这两层叠加时,接收“输入”信号的细菌会触发“输出”细菌的颜色变化,这与基本的电子元件运作原理相似。这一设计预示着未来有可能创造出复杂的“生物电脑”,通过不同功能的转基因细菌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传递与处理。

合著者Hyunwoo Yuk表示:“尽管这一愿景尚处于早期阶段,我们期待利用这一技术,开发出可穿戴的‘活电脑’。”这一概念不仅激发出无限的创意空间,也为生物传感器、健康监测设备等领域开辟了新路径。

从实用角度来看,活纹身的应用前景广阔。它们可以作为一种敏感的环境或化学刺激响应系统,用于警示标志或健康监控设备。例如,设计出能够感知特定环境参数或化学物质变化的纹身,为用户提供即时反馈,或是开发出对温度、pH值等生理指标敏感的健康监测贴片。

此外,活纹身的技术革新不仅限于MIT的研究成果。日本科学家已成功开发出可监测用户健康的电子纹身,而就读于MIT的台湾留学生高新绿则将纹身转变为一种超轻薄的遥控器,展现了生物技术在日常应用中的无限潜力。

综上所述,活纹身技术的诞生标志着生物科学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在艺术与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想象。

    本文来源:人工智能学习网
责任编辑: : 吴玉馨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墨水可望变色纹身细菌生物打印打造电脑MI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