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埃森哲的研究发现,仅有7%的中国企业能实现满意的数字化转型效果。许多企业在追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往往陷入了盲目跟风的状态,未能有效地评估转型所带来的实际效益。面对这一挑战,合思·易快报推出了“费控收益测算”分析模型,旨在通过一套明确且量化的标准与方法,帮助企业将数字化费控的价值直观地展现出来。
随着“十四五”两化融合发展规划的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80%,这反映了企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迫切需求。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对于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增长,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投入持续增加。
作为行业领导者,合思·易快报专注于企业SaaS领域的创新,借助前沿的互联网应用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提供包括差旅预订、电子报销、预算费控、发票管理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升与业务决策支持。
为解决财务数字化成效评估的难题,合思·易快报特别设计了“费控收益测算”分析模型。该模型以企业的真实业务单据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与管控流程,实现多信息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覆盖从预算申请到消费、报销、对账、记账、归档、报表等全链路自动化操作。
然而,尽管数字费控系统具备明显的优势,企业若要通过构建此类系统来指导成本费用控制、ESG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问题一:体验提升与收益量化之间的鸿沟 通过预设规则,费控SaaS系统能够自动处理报销流程,显著提升员工体验。然而,由于缺乏客观、量化的评估标准,系统带来的成本节约、价值提升难以被准确量化,更难以向管理层汇报成果。
问题二:标准不一与时效性不足 在总结财务数字化成效时,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往往需要自行探索不同的数据获取途径和计算方法。因取数维度与标准的主观差异,导致收益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受到影响;人工计算过程繁琐,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且数据更新滞后,难以满足即时决策需求。
针对上述挑战,“费控收益测算”分析模型应运而生。该模型通过将费用发生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建模,包括预算、申请、消费、支付、开票等,量化分析各项业务单据对企业的直接收益影响,如作业效率提升、纸张节约、成本控制与减碳贡献等。收益数据汇集于合思·易快报的仪表板-费控收益测算报表,为企业提供了多维度的收益总览,支持自定义查询,便于深入分析各类收益贡献。
以一家位于北京的汽车配件贸易企业为例,合思·易快报费控系统上线后,在半年内实现了显著的数字化收益提升。具体表现为: - 电子化单据免打印:节省了5.2万分钟的工作时间; - 纸张损耗减少:节省了8.2万张纸张; - 人工成本节约:相当于一名月薪9000元的财务人员半年的工作成本,约为3.5万元; - 纸张成本节省:以每包20元的500张A4纸为例,半年内节约了3200元。
通过“费控收益测算”分析模型,企业能够清晰地看到费控数字化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为IT投资决策、ESG等关键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这一模型不仅简化了收益评估的过程,还增强了决策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