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科技界聚焦于2023年的战略技术趋势,其中“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与“数据安全”、“隐私计算”紧密相关,这凸显了在当前数字时代背景下,数据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Gartner在2023年十大顶级战略技术趋势报告中,特别提到了“隐私计算”,预示着这一领域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显著发展。自2020年起,Gartner就将隐私计算视为关键战略趋势,预测至2025年,超过60%的大型企业将采用至少一种隐私计算技术。
与此同时,百度研究院也在其2023年科技趋势预测中,将“隐私计算”纳入重要考量。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机安全专委会基于国家网络安全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央企、民营企业委员的投票,也将“隐私计算”选为2023年网络安全十大发展趋势之一,进一步证实了这一领域的关注热度。
市场需求与价值驱动:隐私计算的崛起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领和地方试点的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呈现高速发展阶段。据统计,2021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近2000亿元。海量数据蕴藏着巨大价值,数据要素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迫切需要有效的数据保护与隐私管理策略。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数据流通交易和市场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数据不同于传统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其价值挖掘依赖于数字技术的支持。隐私计算因其独特的“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模型动”的特性,成为了实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关键技术。在数据要素市场快速扩张的背景下,隐私计算的需求也随之激增。
隐私计算已在金融、医疗、通信、政务、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数据安全计算和深度利用。例如,在医疗领域,隐私计算技术能够支持卫生监管部门、医疗机构、药企之间的数据协作,助力多中心专病库建设、新药研发及科研服务等项目。
为加速隐私计算的实践应用,探索创新解决方案,王爽教授联合国内权威专家、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代表企业共同发起隐私保护计算大赛(WPPCC)。作为全球知名隐私保护顶级赛事的延伸,WPPCC旨在促进产学研联动,解决隐私计算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推动技术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2022年的隐私保护计算大赛(WPPCC 2022)由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组委会主办,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杭州锘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此次大赛包括总赛与专业赛两个部分,分别聚焦于数字经济的核心需求与关键技术问题。
大赛的赛题设置紧密贴合隐私计算的实际应用需求,旨在探索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智能医疗赛道聚焦心电图数据分析,通过隐私计算技术构建预测模型,实现医疗数据的智能分析与疾病风险评估。零知识证明(ZKP)赛道则关注去中心化电力交易中的隐私保护需求,运用ZKP技术保障用户身份与交易数据的安全。
总赛决赛中涌现的优秀方案,为隐私计算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如智能医疗赛道一等奖获得者基于联邦学习与TEE技术,实现了多中心数据联合分析,显著提升了模型分类准确性。其他团队的方案也展示了隐私计算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潜力,推动了该领域的实际落地进程。
面对中国数据量大、安全保护需求强烈、应用场景多样化的挑战,隐私保护计算大赛(WPPCC)等项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汇聚多元力量,推动技术革新与实际应用,这些项目正成为加速隐私计算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要推手,助力数据价值的释放与隐私保护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