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优势显著!类器官智能(OI)或将超越人工智能(AI)
作者头像
  • 萝卜看点
  • 2023-03-08 00:00:00 3025

人工智能与类器官智能:探索未来计算与伦理界限

概览

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AI)正深刻地重塑着人类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其潜力甚至可能超越人类智能。然而,科学家们提出,通过在人类大脑细胞基础上构建的类器官智能(OI),未来有可能在效率与节能性上实现更大的突破,甚至超越AI。

类器官:三维生物组织的奇迹

类器官是由生物科学家多年来精心培育的三维生物组织块,它们模仿着特定器官的功能与结构。其中,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环境健康科学教授Thomas Hartung领导的研究团队正致力于研究与培育大脑类器官,旨在打造一种由人类脑细胞驱动的“生物计算机”。

超越直觉思维的决策力

Hartung认为,随着生物计算技术的成熟,人类大脑的某些卓越功能,如根据不完整和矛盾信息迅速作出决策的能力(直觉思维),可以通过OI实现。这一观点在《科学前沿》杂志上的发布,标志着对OI未来发展的重要展望。

生物计算机的潜力与挑战

Hartung及其团队希望将大脑类器官应用于构建新型生物计算硬件,相较于现有超级计算机,这类设备有望在节能性上取得显著优势。尽管现代计算机在处理数字与数据的速度上领先于人类大脑,但在解决复杂逻辑问题时,人类大脑展现出的非凡能力仍不可小觑。

引发的伦理议题

引入生物计算机和类器官智能的概念,无疑将引发一系列伦理讨论。关于类器官是否具备感知、意识或自我意识等特性的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与探讨。

控制与风险

Hartung及其团队,作为具备生物伦理学背景的研究者,始终关注与评估与OI合作的伦理影响。他们强调,虽然技术发展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但通过严格控制输入、输出以及对大脑输出结果的反馈机制,人类能够掌握主动权。然而,正如AI的发展所揭示的,一旦赋予AI或OI自主权,将面临一系列复杂问题,但无论如何,技术进步不应操控人类本身。

推动研究与应用

面对生物计算机与AI之间的竞争与融合,Hartung呼吁加速大脑类器官的研究进程,并探索利用AI对其进行训练,以克服传统计算机的局限性。他认为,实现生物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相媲美的目标,需要数十年的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拖延研究进程。相反,尽早开始研究将有助于未来更顺利地实现这一目标。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与类器官智能的融合不仅有望在计算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还引发了深刻的伦理与社会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伦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技术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而非成为潜在的风险源。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萝卜看点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人工智能能耗器官显著超越优势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