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6日举行的年度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中,一个“接地气”的亮点吸引了众多目光——由蚂蚁集团“数字木兰 | AI豆计划”支持的17个位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就业中心,携同400多家行业巨头一同亮相。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还凸显了在地就业与数字化转型的结合。
在这为期三天的展览期间,这些来自偏远地区的数据标注企业将与国际同行交流,探索如何成为AI的“训练师”,帮助AI理解世界。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他们分享了如何将图片、语音、文本、视频等原始数据转化为AI可识别的结构化语言,这一过程对于AI的发展至关重要。
自2019年起,蚂蚁集团、蚂蚁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作,发起了“数字木兰 | AI豆计划”。这一项目旨在利用数字技术和平台优势,促进乡村女性、返乡青年等群体在当地就业,通过提供订单引入、技能培训和社会企业孵化等支持,助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女性就业和产业发展。
截至2022年底,该项目已成功在陕西、山西、甘肃、贵州、宁夏等地建立了17个数字就业中心,累计帮助4000多人在当地实现就业,成为“人工智能训练师”。其中,超过60%的员工为女性。这些中心所承担的数据标注工作覆盖了200多个具体应用场景,年数据标注量超过一亿条,多个中心已成为当地的用工大户。
清涧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鱼涛和积石山县“AI豆计划”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负责人鲁玉超等表示,科技的力量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小县城的数字标注企业得以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实力。他们认为,AI时代的到来不仅促进了职业结构的重塑,也为传统领域中的女性提供了崭新的机遇。
蚂蚁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晓晶在AI女性菁英论坛上分享道,任何一次重大的产业变革都会带来职业结构的重新洗牌。以AI为代表的技术浪潮,催生了如数据标注等新兴职业,为县域就业乃至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她指出,女性在数字就业领域展现出的独特优势,比如耐心和细心,正逐步缩小性别差异,数字时代可能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黄金时期。
为了更好地支持乡村女性及县域数字就业中心的发展,蚂蚁集团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了iTAG智能数据标注平台,为这些地区引入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集成端模型、预标注机器人等智能化工具,简化AI训练任务,降低人工标注难度,提高工作效率。这不仅使得县域数字就业中心能够接收到更多复杂多样的订单,也覆盖了从智慧城市到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的数据标注需求。
此次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上的展示,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力量,也展现了通过数字平台促进公平就业、推动产业发展的可能性。随着“数字木兰 | AI豆计划”的持续推进,以及智能化工具的应用,预计会有更多小县城的数字就业中心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高效的人工智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