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疆瑰宝】
《科技赋能新疆核桃产业》
新疆温宿县的核桃产业,以其皮薄、果仁饱满、口感独特的特色闻名遐迩。当前,柯柯牙镇的青皮核桃正值丰收季,借助果树振动采收机的助力,核桃如雨点般落下,果农们迅速收集、装袋,随后将它们运往各地。这不仅让核桃树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也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回溯历史,20多年前的柯柯牙镇,黄沙漫天,生态环境堪忧。然而,通过引洪灌溉,结合新疆农科院的专业指导,温宿县逐步构建起核桃种植产业,将戈壁滩改造成绿意盎然的核桃林区。如今,温宿县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势平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成为核桃生长的理想之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80万亩核桃林每年产出约20万吨优质核桃,出肉率高达65%,彰显了科学管理的卓越成效。
近年来,新疆核桃产业通过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实施标准化生产与绿色种植策略,进一步提升了核桃的价值。冬季农闲时,农技专家的到来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更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农业知识,使得核桃种植技术得以不断进步。核桃产业链的延伸,包括核桃酱、核桃油等产品的开发,显著增加了附加值,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年均3.5万元的可观收入。
面对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等挑战,库车市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应运而生,汇集了中国科学院、新疆农科院等顶尖科研力量。通过科研培训、实验种植等手段,该中心不仅培育了丰富的农作物和品种,还为13000多名农牧民提供了专业培训,助力农业发展。孙浩助理研究员的工作,聚焦于土壤改良和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旨在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提升作物生长环境,为棉花等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在面对土壤有机质下降和微生物活力减弱的现实困境时,科研团队设计了针对盐碱地的小分子有机质,以减轻土壤盐碱化影响,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效能。这一创新举措在4000亩小麦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5%至20%,显示了其在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加作物产量方面的潜力。
此外,通过提升新疆水果的营养价值和储存能力,科研团队致力于开发具有高维生素C含量的作物,以延长储存时间,增强远距离运输的能力。随着缓释剂的研发与作物适应性的提高,将有望进一步优化土壤和作物关系,促进当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如今,科创中心已成为南疆农业科技人才的集聚地,不仅推动了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也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棉花种质资源库、分子育种与检测实验室等设施的建设,新疆农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展现出科技赋能下的无限可能。